2021年中國樓市整體低迷,進入2022年后,中國樓市仍難言樂觀。據最新數據現實,今年1月份,中國百強房企銷售業績下滑四成,拿地總額下降六成,這也導致購房者的觀望情緒愈發濃重。
多重因素導致百強房企銷售業績下滑近四成
綜合深圳《證券時報》”、上海第一財經報道,克而瑞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,今年1月,中國百強房企實現銷售操盤金額5256億元(人民幣,下同),單月業績規模同比降低39.6%,較2021年月均水平降低43%,多數規模房企銷售表現不佳,業績不及去年同期和去年月均水平。
中指研究院的數據也顯示,1月,百強房企銷售額均值為61.8億元,同比下降23.1%;百強房企銷售門檻值11.7億元,同比下降45.6%。
從重點城市情況看,克而瑞研究中心監測的29個重點城市1月商品住宅供應面積同、環比分別下降43%和58%,成交面積環比下降37%,同比跌幅擴至46%。其中,一線城市成交再陷低迷,環比下降21%,同比跌幅擴至38%。25個二、三線城市成交跌至低位,同、環比跌幅都在40%以上。
對于成交大跌的原因,克而瑞研究中心認為,一是因為春節假期臨近,不少房企放緩供貨節奏,供應低迷一定程度上導致成交大幅下滑。二是因為市場下行壓力加劇,購房者觀望情緒愈加濃重。
開發商拿地熱情大幅下降
樓市銷售乏力,開發商拿地熱情也大幅下降。中指研究院的數據顯示,1月,百強房企拿地總額837億元,拿地規模同比下降62.6%。其中,50家代表房企拿地總額同比下降88.8%。
克而瑞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,今年1月,中國300城經營性土地總成交建筑面積僅5478萬平方米,環比降幅近九成,同比降幅也接近七成。成交總金額降至1133億元,環比大降90%,同比也下降了75%。
對于土地市場低迷的原因,中指研究院認為,一方面,1月,受春節和集中供地影響,各地供地節奏放緩;另一方面,受各類金融調控政策影響,房企資金承壓下拿地意愿和拿地能力降低。
克而瑞研究中心還指出,樓市下行疊加企業資金壓力,并且1月僅有寧波完成2021年第三輪集中供地,因此銷售百強房企拿地幾乎“停滯”,僅有10余家房企首月有土地入賬。其中銷售TOP50房企單月拿地金額不足200億元,同環比均下降90%以上。
房地產市場難言樂觀 成交或持續下行
展望2月,克而瑞研究中心認為,房地產市場仍難言樂觀,成交或將持續下行。受春節假期影響,一、二線城市供應或將明顯縮量,成交也將持續低位運行。三、四線城市返鄉置業或將弱于往年,成交整體回升幅度著實有限,傳統返鄉置業型城市更將面臨較大的考驗。從全年來看,行業下行并真正迎來負增長時代已成為共識。商品房銷售規模經過5年的高位運行之后,將處在下調筑底過程中。
從土地市場看,克而瑞研究中心認為,2022年謹慎的投資預期難以大幅扭轉,投資結構性回暖是大概率事件,但仍需要一定的傳導時間,預計投資力度需要3個月至6個月的修復期。